<td id="hswu0"><del id="hswu0"></del></td>
    1. <td id="hswu0"></td>

    2. <p id="hswu0"></p>
      <table id="hswu0"><option id="hswu0"></option></table>

      <p id="hswu0"></p>
    3. 平原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平原魯望農場內,農場經理在察看小麥長勢

      張華鎮農戶采摘葡萄

      北白村菊花收獲

      平原縣小麥豐收

      □郭龍華 董娟

      近年來,平原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三農”工作穩中求進。

      心系國之大者,守好中國糧倉。今年,平原縣錨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市,堅決保障糧食安全”的目標,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將再建高標準農田5.5萬畝,全域提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打造精品工程、百年工程。目前,全縣18萬畝核心區70%的地塊實現了“噸半糧”目標,最高畝產1878.34公斤,“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平原縣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堅持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該縣將創新鄉村治理體系作為一項全局性、歷史性任務來抓,探索實施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辦的“四民”鄉村治理模式,構建了鄉村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主抓四個“合”守護糧食安全

      9月18日,在平原縣前曹鎮鄭莊村農田里,平原縣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研究員肖建軍正進行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還有半個月左右,玉米就能收獲了,肖建軍和同事密切關注著秋糧生長情況。

      近年來,平原縣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和農業大縣使命擔當,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噸半糧”建設的工作部署,以整建制糧食單產提升示范區創建為抓手,多措并舉、精準發力,核心區畝均單產年均提高2.6%以上,糧食產量保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省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在平原縣召開,入選全國玉米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該縣在糧食安全工作中主抓四個“合”:

      組織整合夯責任。堅持頂格推進,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清晰的縣鄉村三級聯動格局。成立了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科學規劃、周密推進??茖W制定糧食單產提升績效評價與獎懲制度,落實責任到崗、任務到人、把關到田、服務到戶。高標準打造524塊各級書記“指揮田”、88萬畝“旱能澆、澇能排、田成方、林成網”高標準農田、18萬畝核心區大數據“智慧田”,“三田同建”帶動全域均衡增產。

      技術耦合提效能。實施“推技術、提單產”行動,走實科技強農之路。突出“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新動能、新產量”5大要素導向,落實“六統一”技術,即供種、深耕、播種、配方施肥、病蟲草害防治、管理,核心區實現“六個100%”。統籌抓好“增密度、提質量、改施肥、防病害、控倒伏、配農機、減損失”7項關鍵舉措,推動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戶產量、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整合魯望、忠峰等180余家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托管聯盟”,提供加工、倉儲、烘干等全鏈條服務,糧食減損3%以上,創新做法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聯播等跟蹤報道。

      要素聚合強保障。統籌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為提升單產保駕護航。與頂尖團隊合作,建立起了“農業專家+技術骨干+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成果轉化模式。在全省率先建起了6個農技推廣區域站,聘請30余名高級農技專家帶隊,6個技術指導組深入田間地頭,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h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開展夏秋兩季縣鄉“糧王大賽”,讓群眾得實惠,實現“鎮鎮有糧王,戶戶糧豐收”。

      產業融合促轉型。注重以工業思維抓農業,突出“農頭工尾”“糧頭食尾”。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入選全國淀粉深加工產業集聚區、省特色優勢食品產業強縣。擁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0家,其中5家入選農業產業化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福洋生物入選國家級龍頭企業。加快建設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軍糧食品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國際食品谷”已經揚帆起航,向著農業強縣穩步邁進。

      真抓實干 保證農產品質量

      9月18日一大早,平原縣檢驗檢測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前曹鎮鳴雞店村無公害韭菜種植基地,分別對3個韭菜棚進行抽檢采樣,檢測分析樣品中的農藥殘留。

      平原縣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堅持以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完善體制機制,凝聚合力,頂格推進。成立了由縣委書記和縣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財政預算,累計投入800余萬元,年均增幅超過50%。投資1000萬元建設了縣級檢驗檢測中心,12處鄉鎮監管中心實現全覆蓋,各類檢測設備一應俱全。成立1300人的縣、鄉、村三級網格化監管隊伍,創新“一站三員”模式,即鄉鎮設監管站、監管員、農村設產業協管員和村級協管員,保障了全過程可監管、可追溯。

      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與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帶動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元,農產品加工企業超過120家,其中規上企業36家,5家入選農業產業化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家入選國家級龍頭企業。32家企業獲“原質原味”區域公共品牌授權,杲牌黃瓜、坊欣牌西葫蘆、鳴店牌西紅柿等成功打入京津滬等地高端市場,叫響了平原標志性農產品品牌。在“平原欣聞”客戶端開辟《國家農安縣創建工作在行動》專欄,發布報道26期,瀏覽量突破800萬人次。開展街頭宣講400余場次,入戶發放倡議書和調查問卷10萬余份、宣傳品5萬余份,農產品質量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選擇61家門店開展星級化管理授牌,確定五星級門店10家、四星級30家、三星級21家。通過年度動態調整,“提星晉級、以星促規”實現規范化管理。按照“面上去存量、源頭控增量”的原則,建立起責任化全面覆蓋、常態化考核評價、體系化網格管理、智慧化回收監管、標準化科學處理、規范化嚴格執法“六位一體”模式,實現縣、鄉、村和經營使用主體全覆蓋,無害化處理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170多噸,創新做法被農業農村部在全國推廣。開發農產品監管云平臺,建立了全縣數字農業1張圖,推出主體生產、政府監管等8大應用模塊,實現申報、咨詢、評價等16項功能一鍵操作,為農產品監管工作增智賦能。

      久抓不懈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9月17日,平原縣德原街道新城社區舉辦第六屆“幸福家園·微光匯聚”公益大集活動。本次大集不僅設有義診、團購等20個便民服務項目,還增設了法律宣傳專區,為廣大居民搭建起思想引領、權益保障的服務平臺。

      平原縣探索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管、民事民辦的“四民”鄉村治理模式,有力促進了共治、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形成了鄉村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

      堅持民事民提,群策群力。平原縣探索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 共建幸福新平原”實踐活動,動員全縣廣大黨員干部走出機關,走近群眾,把工作變成服務,把群眾上訪變成干部走訪。為確?;顒訉嵭?,實行“三個一”培訓行動,即制作一部《群眾事,我們辦》情景劇,召開一次培訓會,印發一本培訓書,讓走訪人員清楚怎么走、怎么說、遇到問題怎么辦。同時,選擇24個情況最復雜、矛盾最突出的村莊為試點,探索路子、積累經驗、全面鋪開。目前,這項活動已轉為了常態化,每季度開展1次,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800多件,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群眾提出的60多條意見建議納入縣委、縣政府決策,營造了“建設幸福新平原,有你有我有大家”的濃厚氛圍。

      堅持民事民議,以自治激發活力。在全縣所有村莊全面推行“三務三資”陽光報告會制度,將黨務、財務、事務和資金、資產、資源等36項村級管理事項,全部向群眾面對面公開,將原來“一貼了之”的單向公開,變為“你說我議大家評”的雙向互動交流。報告會每季度召開一次,按照“一述、兩問、三定、四評”的程序進行,所有環節都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去年以來,全縣共舉辦村務陽光報告會2400多場次,“村里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已成為常態。

      堅持民事民管,以法定分止爭?;馊罕娒芗m紛是鄉村治理的關鍵。平原縣在全縣農村社區探索了“三個一”矛盾糾紛調解模式,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建好一間調解室。在每個農村社區都建立了人民調解辦公室,把工作地點搬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有話可說、有理可評。選好一名調解員。選派老黨員、老干部、老勞模、老教師、老復員退伍軍人“五老人員”,擔任專職人民調解員。龍門街道軍倉新村由50多年黨齡的離任村黨支部書記楊孟濤擔任人民調解員,每年處理群眾糾紛近百件,實現了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其本人也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稱號。用好一套工作法。對于難調解的矛盾事項,推廣“調解+聽證+司法確認”矛盾調解機制,已化解信訪釘子案、骨頭案等積案30多件。

      堅持民事民辦,以德治春風化雨。平原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力,探索推行“平原好人”新風公益基金,廣泛發動仁人志士、鄉賢能人捐贈善款,匯聚民力辦民事,弘揚新風尚,傳播正能量,讓德治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選取6個群眾基礎好、班子戰斗力強、在外能人多的村莊,試點先行,有序鋪開,不大水漫灌,不盲目跟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目前覆蓋率達91%,募集資金3200萬元,8.1萬人受益。堅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募集資金用于扶弱助困、倡樹新風,深入踐行了共同富裕理念。

      德州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德州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德州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德州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德州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鑒于本網發布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因作者聯系方式不詳或其它原因未能與著作權擁有者取得聯系,著作權人發現本網轉載了其擁有著作權的作品時,請主動與本網聯系,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我網將及時處理。

      <td id="hswu0"><del id="hswu0"></del></td>
      1. <td id="hswu0"></td>

      2. <p id="hswu0"></p>
        <table id="hswu0"><option id="hswu0"></option></table>

        <p id="hswu0"></p>
      3. 久久综合88熟人妻,久久99久久久久88精品,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首页,日本胸大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